產品列表
—— PROUCTS LIST
浸漬式溫度沖擊試驗箱的試驗標準
點擊次數:63 更新時間:2025-05-15
浸漬式溫度沖擊試驗箱通過將樣品交替浸泡在高溫和低溫液體介質中,實現快速溫度沖擊,適用于對溫度敏感的電子元器件、材料等的可靠性測試。以下是其典型試驗方法及操作要點,供參考:
一、試驗前準備
設備檢查
確認試驗箱的高溫槽、低溫槽溫度控制系統正常,溫度均勻性和波動度符合標準(如GB/T2423.22等)。
檢查液體介質(如硅油、乙二醇水溶液)的液位、純度和溫度范圍,確保滿足試驗溫度要求。
確認樣品架、吊籃等夾具牢固,避免樣品在浸漬過程中脫落或接觸槽壁。
樣品預處理
清潔樣品表面,去除油污、灰塵等雜質,避免影響熱傳導。
對樣品進行初始檢測(如電性能、外觀檢查),記錄原始數據。
根據樣品尺寸和熱容量,選擇合適的夾具和懸掛方式,確保樣品在液體中均勻受熱/冷。
試驗參數設定
溫度范圍:根據產品標準或技術要求設定高溫(如+85℃)和低溫(如-40℃),參考GB/T2423.22中推薦的溫度等級。
保持時間:樣品在高溫/低溫槽中的保溫時間,需確保樣品內部溫度達到穩定(通常根據樣品熱容量確定,如0.5~4小時)。
轉換時間:樣品從高溫槽轉移至低溫槽(或反之)的時間,一般要求≤3分鐘(快速轉換可模擬更嚴苛的沖擊條件)。
循環次數:根據試驗目的設定循環次數(如5次、10次或更多)。
二、試驗操作步驟
預升溫/預降溫
提前將高溫槽和低溫槽分別升溫/降溫至設定溫度,并保持穩定(溫度波動度≤±2℃)。
樣品安裝與初始沖擊
將樣品固定在吊籃或樣品架上,確保不與槽壁、攪拌器接觸。
先將樣品浸入高溫槽,啟動計時,保持規定時間(如2小時),使樣品溫度達到穩定。
溫度沖擊轉換
達到高溫保持時間后,迅速將樣品從高溫槽取出,轉移至低溫槽(轉換時間嚴格控制在標準范圍內),立即啟動低溫保持計時。
注意:轉移過程中避免樣品表面殘留高溫液體帶入低溫槽,影響低溫槽溫度穩定性。
循環沖擊
完成低溫保持時間后,再次將樣品轉移至高溫槽,重復上述沖擊過程,直至完成設定的循環次數。
試驗后檢測
最后一次循環結束后,將樣品取出,在室溫下恢復至穩定狀態(如2小時)。
對樣品進行外觀檢查(如裂紋、變形、涂層脫落)和功能測試(如電性能、機械性能),與試驗前數據對比,判斷是否合格。
三、關鍵注意事項
液體介質選擇
高溫介質需耐高溫(如硅油,沸點≥200℃),低溫介質需低凝固點(如乙二醇水溶液,冰點≤-50℃),且對樣品無腐蝕。
定期更換或過濾介質,避免雜質影響熱傳導效率。
安全操作
高溫槽和低溫槽均需配備防護裝置,避免操作人員接觸高溫或低溫液體,防止燙傷或凍傷。
試驗過程中保持通風良好,防止液體揮發產生有害氣體。
數據記錄
實時記錄高溫槽、低溫槽的溫度曲線,確保溫度波動在允許范圍內。
記錄每次沖擊的轉換時間、保持時間和循環次數,確保試驗可追溯。
四、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法
問題可能原因解決措施
樣品溫度不穩定液體介質攪拌不均、夾具熱傳導差檢查攪拌器工作狀態,更換導熱性更好的夾具
轉換時間過長機械傳動裝置故障、操作不熟練校準傳動裝置,培訓操作人員
介質污染樣品表面涂層脫落、介質老化試驗前清潔樣品,定期更換介質
通過嚴格遵循上述方法和標準,可有效評估樣品在極端溫度變化下的性能穩定性,為產品設計和質量控制提供依據。實際操作中需結合具體設備說明書和試驗大綱進行調整。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磚瓦泛霜試驗箱的試驗流程